接下来请练习!
1.从经济学角度看,基本问题有两个:一是激励机制问题,二是协调问题。归根到底,制度是用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。无论你用什么方法,只要能解决就是好的制度。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标准的制度,当人们脱离这些基本问题,简单地套用某些概念的时候,就套出毛病来了。
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 )。
a.解决激励机制与协调问题的重要性
b.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一种制度
c.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
d.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与评价标准
2.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社会,从此,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各领域逐渐渗透,开始主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。这种模式如同做蛋糕一样,被做得越来越大,已经不只局限在“突飞猛进”的工业生产领域,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。这种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,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,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。
根据这段文字,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( )。
a.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
b.批判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
c.揭示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
d.呼吁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
3.古人曾经说过,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,柔软的舌头还在。柔软胜过坚硬,无为胜过有为。
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( )。
a.古人的思想深邃精深
b.柔软的东西强于坚硬的
c.以柔克刚是最好的选择
d.人生应适当保持“低姿态”
4.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,古代文人雅士也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炉香,营造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意境,因此,早在汉前就出现了以陶、瓷、钢、铁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。汉代时,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。元末明初,原先其它材料制成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取代,明代宣德年间则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。
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,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这的是( )。
a.宗教对于香炉制作技术的影响
b.焚香习俗逐渐淡出礼仪的原因
c.香炉制作材料的发展演变过程
d.宣德香炉的制作及其艺术成就
5.减少医疗矛盾纠纷,重建和谐医患关系,很多人开出了不同“药方”,比如改变以药养医制度、建立医德档案、确保病人就诊时间、加强医院安保力量。毫无疑问,这些“药方”不同程度地会促进医患矛盾的缓解,但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,最重要的是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。而信任往往是从最基本的沟通开始的,无论患者还是医生,首先要认识到医患关系不是交易,必须扭转将看病当成消费的观念。
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( )。
a.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各种“药方”
b.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方法
c.产生医疗矛盾纠纷的根本原因
d.信任是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
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
1.答案: d
解析:
由提问标志词“意在”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。
文段通过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引出主体词“制度”,并进一步阐述了制度的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,同时阐述制度的评价标准,故d选项符合题意。
a、b、c三个选项没有抓住主体词以及文段的关键点,因此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d。
2.答案: a
解析:
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。
文段首先指出“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”的起源及其范围扩展,然后对这种模式进行了评价,由“这种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,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,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”可知文段着重探讨的是这种模式不好的一面。相应地,作者的意图就是转变这一模式,a项表述正确。
b、c项只着眼于“工业社会”,而文段中明确指出“向各领域逐渐渗透”、“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”,d项未提到“经济发展模式”问题,均可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3.答案: d
解析:
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。
文段所强调的内容是两个“胜过”之前的内容,“柔软”和“无为”都是保持“低姿态”的体现,故正确答案为d。
文段并没有赞赏古人的意思,故排除a项;b、c两项都只提到了“柔软胜过坚硬”,没有提到“无为胜过有为”,不全面,故都不选。
4.答案: d
解析: 根据正确答案应该与文段的后半段话题一致的原则,可以发现文段最后关键点谈论的话题就是铜香炉,所以正确答案是d。
5.答案: b
解析: 整个文段由“但”引导出文段主旨,即“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,最重要的是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”,之后具体阐述了如何建立信任关系。选项中,只有b项是主旨句的同义表述,应选b。
